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2016年窑炉行业该怎么走?

  2015年1月到10月,国内瓷砖产量与2014年同期相比仅增加0.48%(中国建筑卫生陶瓷数据,88.12亿平方米)。根据各产区的初步反馈统计,截止到2015年10月,国内新增窑炉约为46条,截止到2015年底,估计在50-60条之间,呈现严重萎缩状态。

  除了新增窑炉与2014年相比大幅下降外,2015年5月份开始市场低迷并且持续恶化,旺季不旺,普遍出现严重的价格大战和严重的库存积压,许多陶瓷企业从2015年8月份开始就出现了停窑现象,各主要陶瓷产区停窑数量最少的都在10%左右,多的接近40%。以广东肇庆市永安镇、金利镇、白土镇(含回龙镇)三大陶瓷园区为例,这三个镇拥有检讨企业38家,生产线173条,停线数量就达到了66条,有三家陶瓷企业完全停产或者被收购,停窑率达到38%。其他如山东、河南、四川等主要陶瓷产区也有大量停窑情况的报道,环保问题是停窑的原因之一,但国内经济下行、产能过剩还是主要原因。由于库存压力加大,大部分陶瓷企业已经提前到12月底停产,进行窑炉检修的现象非常普遍,而在往年,这些检修工作通常在春节前才会安排。

  2015年,国内新增窑炉数量明显减少,而且由于部分陶瓷企业出现严重的经营问题,使得窑炉供应商运营风险明显加大,同时由于严重的恶性竞争,窑炉销售价格大幅下降,窑炉企业困难明显加大。国外方面,亚洲市场如越南有明显增长,印度和印尼等国略有家乡,全年处于下降态势,国内市场恶性竞争局面呈现向国外市场蔓延的态势。

  预计2016年国内市场将继续呈现萎靡态势,也不排除进一步恶化的可能,国外市场将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。

  2、窑炉行业今后发展方向和建议

  (1)逐步淘汰技术落后、高能耗窑炉

  国内有部分产区,如夹江、淄博等,窑炉使用年限时间比较长,普遍是传统窄窑,设计落后,既没有采用节能措施,也没有使用新材料。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产品单位能耗过高,不仅增加了企业使用成本,而且增加了废气排放量,这些窑炉应该逐步被淘汰。新建窑炉需要采用各种节能措施,如助燃风加热、窑炉余热综合利用、使用纳米保温材料、采用新型节能低碳烧嘴、对烟气含氧量进行在线监测等。

  (2)倡导使用产能适度的窑炉,实现由单纯低成本、大产量的增长,到有质量、个性化的增长

  目前,国内窑炉企业动辄设计超大产量的窑炉。例如,单窑产量超过35000㎡/天和长度达到500左右的窑炉(内墙砖,产量接近50000㎡/天)。这部分窑炉因为长度过长,预热带负压大漏风严重、烧成带正压高漏热厉害,最终结果是导致电耗与燃耗都增加,对节能减排非常不利。同时,瓷棒消耗很大,容易出现严重堵窑等重大事故。唯一的优势是单窑产量大、管理成本下降(单位产量用人少),但产品品质相对低档。

  行业内应该从技术角度研究和探讨产量合适、技术先进的窑炉,而不是一味的琢磨如何提高单窑产量。国外单线的日产量普遍在20000㎡以下,或者使用长度在200米左右的窑炉,转产方便、单位能耗比国内日产35000㎡的窑炉低20%(以600×600规格抛光砖对比)。

  (3)加大推广节能高效多层自循环干燥器的使用

  多层自循环干燥器具有占地面积小、能耗低、产能大等优势,需要在行业内加大推广力度,逐步淘汰占地面积大、能耗高、效率低的单层或者双层干燥器。

  (4)倡导陶瓷企业不要直接使用烟气

  为了降低成本,陶瓷企业往往将窑炉烟气直接用于干燥器,车间环境恶劣,对大气造成污染、对员工健康造成伤害,应倡导陶瓷企业不直接使用烟气,可以通过换入干净空气的方式进行使用。

  (5)加强干燥器、药炉节能、智能技术的研究力度

  干燥、窑炉技术尽管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,但产品本身的热利用率还不到50%(窑体、辊棒散热、排烟、抽热等消耗较多),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技术、新结构、新材料。应该在现有温度、窑压、燃气流量、进窑产量监控的基础上,增加新的监控点,如窑炉烟气氧含量、风机实际使用流量和功率、烧嘴砖损坏区域、窑炉使用电功率、实际出窑产量等,最大限度地提高窑炉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
  (6)加强窑炉烟气脱硫、脱硝技术的研究

  目前用于陶瓷行业的脱硫、脱硝技术,效率低、效果差、成本高,需要行业加大研究力度,找到更加适合陶瓷窑炉烟气脱硫、脱硝的技术和方法,为陶瓷行业的环保减排提供技术保障。

  3、对行业企业经营的几点思考

  今年总体形势不好,但是那些注重品牌建设和技术研发的企业表现依然很好。相反,缺乏社会责任和单纯追求数量的企业,明显日子不好过。面对目前复杂和不确定的局面,有下列几点思考:

  (1)增强风险意识,保持现金流,避免过高负债:作为重中之重,先活下来才能谈发展。

  (2)积极整合资源,抱团取暖。

  (3)精细化管理,练好内功。

  (4)要有底线,避免价格大战和大量欠款,否则只能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

  (5)未来的机会:改造升级;聚焦细分市场;节能减排;智能化;借助“一带一路”机遇,加强国际合作,努力争取亚洲以外的蓝海市场。

  (作者系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)